過了處暑,山裡入夜就寒涼了。
歐陽修「秋聲賦」細細描述了許多秋天的聲音,是風的聲音,落葉的聲音吧⋯⋯由遠而近,颼颼倏倏,大片小片的落葉,在或強或弱或急或徐或淒厲或溫柔的風裡升沉、旋轉、墜落、飄零。
宋代歐陽修是如此靜聽秋聲的。今日一夜山風,葉落知多少?清晨起來,走進森林,地上果真都是落葉。大片的梧桐、橡樹、楓木的葉子,風一吹,嘩嘩拉拉四處翻風,驚天動地。
灌木叢小片葉,落在泥土上,沾了夜露,濕濕的,不太受風吹。重重疊疊,鋪得很厚,很快和土壤黏在一起,零落成泥碾作塵,不久就了無蹤跡了。
有一種葉子很特別,形狀像構木,不敢確定是不是構木。這樹的葉子在樹上就被蟲蝕,嚙咬齧齒,痕跡特別,避開較硬的莖脈,留下一張輪廓結構完整卻已蝕蛀許多空洞的葉子。
童年時常把葉子泡水裡,腐爛後就留下葉脈,像完整而美麗的死亡,夾在書頁中,留做歲月的記憶。我帶了一片回家,放在窗邊。讀著馬奎斯「愛在瘟疫蔓延時」第二章,講虛幻又催人致死的愛,暮光漸暗,這片秋天枯葉華美富麗,彷彿可以說一千零一夜的神話。